这个问题其实很笼统,覆盖面也比较广泛,在大人们看来孩子的行为表现变好了,在当前的年龄做该年龄该做的事,对待父母、长辈以及朋友相处都和睦了,并且确立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与世界观,不用父母再为自己操心等等,这样的现象说明孩子的叛逆期就已经结束了。可是,这一现象说早也早,说晚它也非常的晚,有些孩子甚至到了30岁整天还吊儿郎当、无所事事等等。其实这跟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有着非常大的关系。
传统思想影响着一些家长。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仍然存在,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*意识,总认为孩子还不成熟,要绝对服从自己,不能有自己的看法,否则就是“忤逆” “对着干”,因此,孩子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,怕自己做错事后,受到家长责备。许多中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事后,最反感家长的指责,而对他们反感的原因是因为家长们盛气凌人,态度生硬
做孩子的好老师和乐于助人的朋友,以免激化矛盾。处于心理封闭期的男孩女孩可以暴露他们的隐私,这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受教育的机会。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好老师和乐于助人的朋友,赢得他们的信任。不要认为早恋是一种祸害,它是人类情感的自然表达。我们通过谈人生、树立理想、谈道德、比较学习,引导孩子,为孩子答疑解惑。
家长要不断学习,感受和分析时代特征。现代的孩子成长在社会经济体制转型的时期,社会上新旧观念的碰撞、中西文化的冲突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,都会增加他们心理困惑和压力。在这个花花绿绿、良莠不齐、鱼龙混杂的社会,他们面临着太多的诱惑和选择,因此需要正确引导。
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过高,使孩子的精神压力日益增大。儿童承受过多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。造成儿童思想负担加重,从而产生逃避厌学的心理。 一些学生由于学习习惯不好,无法集中精力学习。例如上课讲话,玩手机,做小动作等等。久而久之,学无止境,成绩就会下降。为使孩子跟上家长会给孩子增加课余作业难度,延长学习时间,导致厌学。